每年這個時候都會跟clare去看看東海建築系的畢業評圖,為何選擇東海呢?原因在於對於東海老師們要求學生的水準還在一定的控制範圍內,不像其他學校對於畢業設計的水準越來越不重視。第二個原因就是喜歡台中的空間氛圍,有時候還可以回去看看以前大學常去的地方,人老了總會幻想以前的總總。
言歸正傳,昨天一進東海系館時發現沒有以往巨大的模型放在中庭,眼看過去量與質都不及去年,但還是抱持這期待的新趕快進入評圖場。第一棒的同學只能看到他的圖與模,對於他的描述完全聽不懂重點,比大二的簡報更差,對於老師的詢問也一問三不知,慘慘慘慘。
做婚紗攝影棚的同學,設計雖然不好,也沒重點與策略,但老師們激起了正反兩面的對話,交流的效果最為成功。
橋樑空間改善計畫的同學,似乎做很爽,但忘了(失落的空間)一書,只能說用大五的模型展現大一基本設計的概念。
紙磚實驗同學,在東海內是邁向多元題目的先鋒,但比起淡江時間晚了許多,量與研究及看法也相對的不足。
做舞蹈元素都市設計的同學,研究未免太弱了吧,比起淡江大肆borden’s studio做到第四個禮拜的量與深度顯得淺的多。
這屆東海與去年相比明顯的差異很大,老毛病還是存在,但那種設計的爆發力可能不到去年的一半吧。
今年聽到三點鐘就閃人了,有點遺憾。